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我失业满三个月了~

今天是2008年10月31日,也是我从8开始失业满三个月的日子,从新加坡回来后,我有种身心皆疲备的感觉,很多事情都提不劲儿去做,就好像一位朋友说的,工作了7年之久,是真的应该给自己完全放松的日子了,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现在我的感觉就好像是放了一个很长的长假一样~

如今,三个月过去了,我想我也应该振作起来了,希望从明天开始,我将会有个重新开始的一天~我要重新(心)出发了~

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

冷得好舒服的婆罗洲高原~

看着云雾飘来,只用了瞬间就让度假屋笼罩在云雾之下,这种感受还真是特别呢!

2008年的开斋节,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和锡安堂的初成团契一块儿去古晋旅游,其实古晋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吸引,毕竟我也曾经在那里待了10天之久(虽然当时只是在州立法议会和联合日报里待着),最让我有冲动的,是那个以度假胜地驰名的婆罗洲高原,所以,当我知道有机会去的时候,立刻当机立断地拿出了4百大元,参加了此次的旅程~

从诗巫出发到古晋,大伙儿在古晋停留了一天,翌日一早才上婆罗洲高原,要知道,要进入婆罗洲高原,是必须乘搭管理单位所预备的载客车,每个人上山与下山的费用是40大元,当然,这些费用早就已经包含在团费里面了,所以不再多说。

上午约10时,一班人抵达婆罗洲高原的入口处,坐在管理单位所准备的一辆用罗厘车改装的载客车上,车子愈往上驶,身旁的空气也就愈发冷冽~原来温度已经开始下降了~~~

由于是下雨天的关系,山上的温度更是骤降了好几度,可惜没有带温度计,无法测量当天的温度,但是根据我对气温的敏感度,当天的气温应该不会超过20摄氏度,有好几个团友根本就是外套不离身了~

真的很开心,因为竟然可以在砂州享受到这种天气,一种让人冷得很舒服的天气,我好爱这种天气~

2008年10月17日星期五

内蒙古游之成吉思汗篇

成吉思汗的塑像。
慈禧太后和后宫妃嫔的合照。
当地的一种名为"123"的水果。
前往包头途中可看到的阴山山脉。
乘搭缆车进入响沙湾景区。

沙漠上的骆驼队与越野车。


经过了几天在呼和浩特的游览,导游小杨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为我们安排了前往包头,并在途中游览了一个城庙结合风格的建筑群--美岱召。美岱召原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在呼和浩特至包头公路的北侧,东距包头市东河区约50公里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因为有一座三娘子的骨灰塔堂“太后庙”在内,所以又称“三娘子庙”。

根据记载,明隆庆年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朝廷赐名福化城。西藏迈达里胡图克图于万历三十四年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寺周围筑有围墙,土筑石块包砌,平面呈长方形,周长681米,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角筑有外伸约11米的墩台,上有角楼。进入泰和门,迎面就是“大雄宝殿”,佛殿的墙壁上,有色彩斑斓的壁画,生动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南墙正中开设城门,并建有城楼,城门上嵌有明代扩建寺庙时刻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城内有顺义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楼院,还有供奉传为储藏三娘子骨灰的太后殿,骨灰储藏在殿内的檀香木塔中。殿内有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上蒙古服饰的人物像中,有传为阿勒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画像,为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有的一处。

说起这位三娘子,她是明朝时蒙古可汗阿拉坝汗的第三妻,由于她智勇兼备,才貌超群,深受阿拉坝汗的信任,并采纳了她与中原友好往来的主张。阿拉坝汗死后她又执行了继续与明朝友好往来的政策,维系了土默特部与明朝间和睦相处40多年的安定局面。

听导游小杨说,要比伟大与能干的话,这位三娘子比起王昭君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最重要是她并非汉人,而她为了维系土默特部与明朝间和睦相处,共嫁了三位丈夫,即是祖孙三代都是她的丈夫,真是一位旷世奇女子呀!

美岱召这一古建筑群,不仅在建筑布局、造型以及建筑艺术等内容上,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所反映的蒙汉和好。民族团结的历史对今天来说,更有其深远的意义。

一行人在下午时分抵达包头市中心,由于晚餐时间未到,大伙儿就到包头市的银河公园游玩了一下。包头是由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转化而来的,原意是"有鹿的地方"。位于内蒙古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中国著名的钢铁、机械工业基地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人们也称包头为“草原钢城”。晚餐过后就前往酒店休息,以储备体力应付接下来前往鄂尔多斯市的旅程。

距离包头市约2个小时车程的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伊克昭"汉意为"大庙",伊克昭盟是由清朝鄂尔多斯六个旗在达拉特旗王爱召会盟而得名。)鄂尔多斯是蒙古语“宫帐群”,也译作“八白室”,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窝阔台汗为了纪念圣祖,在哈拉和林建立了纪念宫帐,祭祀成吉思汗的遗物,故名为鄂尔多斯。

从包头前往鄂尔多斯市的途中,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这就是“世界罕见,中国之最”的银肯响沙,俗称响沙湾。它位于达拉特旗南部,库布其沙漠的东端,北距草原钢城包头市50公里,周边延绵的沙山层层叠叠,形成一幅壮观的沙海奇景。

银肯响沙居中国各响沙之首,被称为“响沙之王”。银肯是蒙语,汉语意思是“永久”,银肯响沙陡立于罕台河谷西岸,有清泉从坡底涌出。响沙湾沙高 110米,宽400米,依着滚滚沙丘,面临大川,背风向阳坡,地形呈月牙形分布,坡度为45度角倾斜,形成一个巨大的沙丘回音壁。沙子干燥时,游客攀着软梯,或乘坐缆车登上“银肯”沙丘顶,往下滑溜,沙丘会发出轰隆声,轻则如青蛙“呱呱”的叫声,重则像汽车、飞机轰鸣,又如惊雷贯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

来到银肯响沙湾,放眼望去,就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听小杨说,有个没有科学根据的传说指出响沙湾与甘肃敦煌鸣沙山是相连的,因此在不久前曾经有几个年轻人突发其想,想试一试是否能够从这里一直往西走就能够走到敦煌去,但在走到一半的时候,这几个年轻人迷了路,最后还是得向有关当局求救,而这件事却被有关的电讯公司用来打广告,说明他们的网络超强,让人啼笑皆非。

在进入景区之前,一行人需要坐缆车上山,到了缆车站后,就有个出租鞋套的摊位,每对鞋套的租价为25元人民币,时间不限,但租借与否悉随尊便,一行人中就有人不租,而我一家三口去过敦煌的鸣沙山,知道沙漠的沙子是如何细小,不戴鞋套就等着清洗鞋子吧!

在全副武装之后,我们踏入了沙漠景区中,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里除了看沙漠之外,就没有其他东西可看,可玩的玩意儿可不少,游客可以骑双峰骆驼游沙漠,也可以租辆越野车在沙漠上奔驰,还可以滑沙,但这些样样都是需要自费的,像越野车就分有3种,1人座、5人座与多人座的1人越野车是让你自己开,并有个工作人员陪着你,租借价格与时间是50元人民币玩5分钟,5人就是一辆吉普车,同样有工作人员陪着,价格是一辆车200元人民币,玩的时间就差不多是10分钟,最后一种是多人座的开蓬罗厘车,没见过吧?这是一种特制的车子,车上大约有25个座位,每个座位的价格是20元人民币,玩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算来算去还是这个最合算,只是车子应该只是转了一圈就回来了,时间应该只花了10分钟左右。游过了银肯响沙湾,在用过午餐后,大伙儿便驱车前往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铁木真,他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显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他的业绩对于中国各民族的融合和现今版图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其实成吉思汗到底葬在哪里,根本就无从考证,因为蒙古人讲究的是灵魂的归属而不是遗体的埋葬地,因此根本就没有记载。

蓝天绿草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辉煌夺目的金黄琉璃宝顶,使这座帝陵显得格外庄严。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陵园的正殿为成吉思汗纪念堂,正中有5米高的成吉思汗塑像。他戎装端坐,神态威严。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疆图,象征着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中亚和欧洲的显赫战绩。堂后的寝宫安放着四个蒙古包式的大灵包,上面覆盖着巨大的橘黄色缎子,这就是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柩,两旁还安放着成吉思汗两个胞弟的灵柩。灵柩前陈列着3个巨大的“苏勒定”,相传这“苏勒定”就是成吉思汗出征时用的大旗上端的铁矛头。此外还陈列着他生前使用过的三个马鞍及其他纪念品。
  
在正殿的东西两廊有大型壁画。西廊的壁画主要描绘成吉思汗出生、遇难、西征、东征、统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其中有成吉思汗登基的场面。壁画还表现了自从成吉思汗当上蒙古地区的皇帝后,部落之间的隔阂打破了,经济联系加强了,牧民的生活安定了。成吉思汗在征服蒙古各部落的过程中,为了不断加强自己的力量,建立了军事、政治、护卫、宫务管理等制度,并制定了法律条例。他还命畏兀儿人塔塔统阿用畏兀儿字母拼写蒙古语言,从此,蒙古有了自己的通行文字。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蒙古统一河迅速强大后,成吉思汗河他的后代,从公元1205年起,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朝,然后又征服了中亚、西亚和亚洲西部的许多国家,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畔。  

正殿东廊的壁画再现了当时冶铁、桑织、农业、航海、贸易、天文等业的情况,以及元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壁画还表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北京,于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  

这里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七,这一天是成吉思汗显示军事才华、建立不朽战功的日子,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祭奠“苏勒定”大会。

虽然成吉思汗陵是一个旅游景区,但是可以拍照的地方却只有公园,建筑物内的一切却都不可拍摄,并有守墓人在现场看守。说到成吉思汗陵的守墓人,听导游说,这些守墓人在蒙古族中地位超然,据说是成吉思汗钦点的守墓人的后代,同时,中国政府也十分看重这些守墓人,不但给予他们同等于公务员的薪金、地位与福利,而他们的工作却是可以世袭的,即是每个守墓人家中的长子,只要是没有什么不良记录或嗜好,就可以成为守墓人,至今,这些守墓人已经是第35代了。

在鄂尔多斯市住了一个晚上后,一行人再次驱车回到了呼和浩特,并参观了整个旅程中的最后一个景点--绥远将军府。

绥远将军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原鼓楼附近路北,是绥远省将军驻绥远城的衙署,后改名“将军府”。为了巩固西北疆边陲的稳定,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东北5里的地方兴建驻防城一座(今呼和浩特新城),乾隆皇帝赐名“绥远城”,并派将军驻守,官封武将一品,绥远将军府便是绥远城将军的府邸。

府院于1737年(清乾隆二年)开工兴建,至1739年(乾隆四年)建成。正南端(现马路南)为大照壁,东西为辕门,正门前左右蹲立一双石狮,进门后有大堂、二堂,为绥远将军的衙署,三堂和四堂为将军的内寝,第五进院为“后堂”,两侧为花园。府院各种用房130间,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该府从1737 年到1912年名为绥远将军衙署,在175年中,有75位将军授任。1912年到1913年北洋军阀政府时改为“将军府”,1914年到1923年改名绥远都统公署,1921年到1937年为绥远省政府,1937年到1945年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5年到1949年复名绥远省政府。解放后到 1983年,分别由绥远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这里办公。

绥远将军的前名是“建威将军”。号令八千少一名八旗官兵,为清朝正一品封疆大臣,是绥远地区的最高军政指挥官员。绥远城的特点是:四门不正,鼓楼不中,而将军衙门居城的中心,表现出绥远将军高傲的地位和专横的权力,这些都为研究清廷对西北地区和在绥远的统治提供了史实。

说真的,这个将军府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间当时的将军所住的家而已,只不过是其中历史意义非凡,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在里面展出的几张照片,照片的主人翁是慈禧太后和几个当时皇帝的皇后与妃嫔,听讲解员说,当时的皇帝应该是光绪皇帝,看了这些照片后的感觉,就是疑惑当时清朝人的选秀标准,难道都是选贤能多过选外貌吗?再听讲解员说下去,才知道原来慈禧太后是个善妒的女人,见不得皇宫里有其他女人比她漂亮,所以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在这趟内蒙古之游中,我有了许多首次的经验,第一次住了蒙古包,虽然不是传统的蒙古包,也是第一次在旅途中吃坏了肚子,眼睁睁地看着许多美食却不能吃,更第一次在旅途中游了许多不能拍照的景点,不是因为有禁忌,就是在装修,还第一次因为酒店房间的问题与柜台人员吵了起来,实在是收获良多。